圆木桩存储防潮技术要点及方法
圆木桩存储防潮需从环境控制、物理隔离和化学防护三方面协同处理,具体操作需注意以下关键环节:
一、场地规划与基础处理
1. 优先选择地势高、排水良好的硬化场地,要求地面平整无积水。若条件有限,需开挖排水沟并铺垫10-15cm碎石层,坡度保持3%-5%确保排水通畅。
2. 使用防腐木垫或混凝土墩作为支撑基座,基座高度不低于30cm,间距不超过1.5m,形成架空层促进底部空气流通。建议采用HDPE防潮布作地面隔离层,接缝处需重叠20cm并用防水胶带密封。
二、堆垛工艺优化
1. 采用井字形或三角形堆垛法,层间放置5cm厚木条作为通风隔板,保持垛体间距不小于1m。堆垛高度不超过3m,顶部形成30°斜坡便于排水。
2. 覆盖防雨布时应采用双层结构:内层使用透气的防霉帆布,外层为PE防水布。顶部设置可拆卸式遮雨棚,四周预留20cm通风间隙,避免完全密封导致冷凝水积聚。
三、湿度控制技术
1. 在存储区每50㎡配置1台工业除湿机,维持相对湿度低于65%。对于露天堆场,可安装温湿度联动控制系统,湿度超过70%自动启动轴流风机强制通风。
2. 放置氯化钙吸湿剂时,按每立方米0.5kg标准使用透水编织袋分装,悬挂于垛体中部。建议配合湿度指示卡(每月更换)实时监测,吸湿剂饱和后及时更换。
四、防护处理措施
1. 预处理阶段采用硼酸复合防腐剂(配比:硼酸35%+硼砂25%+水40%)进行加压浸渍处理,药液保持量达到8kg/m³。短期存储可使用铜唑类木材防腐剂涂刷,涂布量不低于200g/m²。
2. 对于已出现表面潮湿的木桩,应及时使用热风干燥设备处理,控制木材含水率在18%以下。局部霉变部位需用5%次溶液擦洗后补涂防护层。
五、动态维护管理
建立每周巡检制度,重点检查垛体底部、端头等易受潮部位。雨季期间每日监测温湿度变化,当连续降雨超过3天时,应揭开覆盖物进行间歇性晾晒。建议每季度对木桩进行180°翻转,确保均匀干燥。
通过以上系统性防护措施,可有效降低木桩受潮霉变风险,延长存储周期至12-18个月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存储期限调整方案,兼顾防护效果与经济成本。